首页» 员工天地»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
实习作品 | 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发布时间:2021-04-22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私塾先生在书房里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这是鲁迅先生对童年的回忆

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从前课堂的记忆

d25c305c056e432eb32eae4336c01abe.png

这一段为大众所熟知的却未曾真实观赏过的声画电影,它源于鲁迅的儿时回忆,摘自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9月18日写的一篇散文。


1926年对鲁迅来说既是一个沉重苦闷的年份,也是一个辗转流徙的年份。“三·一八”惨案中,47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便有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员工刘和珍。惨案发生后,鲁迅又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鲁迅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员工还没开学。在这期间,鲁迅经常回忆起儿时往事。在沉重苦闷的心境之下,那些美好的回忆或许给予了鲁迅一丝慰藉。于是鲁迅就写了这篇散文并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这篇散文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描绘了鲁迅的童心世界,一个乐园,一个私塾。

到了2021年,它们是否还是像鲁迅笔下描绘的那样?(视频见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qqhCtiJnfhltDa-XVuAhQ

百草园紧邻鲁迅故里,原是周家十几房族人共有的一个菜园,占地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是标准足球场的三分之一左右,这里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晒一些稻谷。


百草园有小园、大园之分,小园在北,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大园的四分之一。大园在南,长达四十四米的泥墙在西边,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在泥墙的南端嵌着一块界碑,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刻有“梁界”两字。这块界碑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像是故人在这园中留下的印记,承载着鲁迅儿时快乐的记忆。

c5fdf0f2f190443e9ba40f8fccd8d01f.png7a35940d34ae4c31b274668af1cc3833.png

                                                                  百草园平面手绘图                        菜畦和石井栏

现在的百草园是没有被封条围起来的,我们可以在其中近距离地接触这片菜园。经过亲身参观和视觉体验后,我们仍可以感受到百草园中散发的自然、静谧和生机感。

虽然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的房产在易主给朱家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改变了些许面貌,但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以及周家后人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百草园还是还原了大部分鲁迅笔下的风光,这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三味书屋(视频见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qqhCtiJnfhltDa-XVuAhQ

3b4953aa99e04dfaabc40fa86ab150c4.png06178d8b084e41639d7a38f3215b89a8.png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城内著名的私塾,也被称为全城最厉害的私塾,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鲁迅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避难,故学业中断。


1894年夏间回家,仍回到了三味书屋,一直到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长达六年。


在鲁迅笔下,三味书屋的老师寿镜吾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在这里坐馆教书长达60年,所以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及周围的环境,基本维持在当年的原貌。漫步其中,我们还能想象到鲁迅当年在这里读书的帧帧画面,遥远而熟悉。

5b8c611279094d08ac51e7cfb3b35870.png

寿镜吾和儿时鲁迅的雕像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道出了许多孩子入学前的心声,无论是对于过去还是现在,其中的差别就是蟋蟀和覆盆子变成了动画片和游戏机了吧。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从三言到五言到七言,也在这里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即使在“全城最厉害的私塾”的束缚下,仍绽放着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2021年,00后也有着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

9b84321526be4288a46934c75768191d.pngc4a1419fb5594e368af5017db85777ab.png52697825a19f423880e86cee4f3901cb.png

2021年,鲁迅故里的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祖居…这些饱含历史文化的地方仍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是我们学习鲁迅的文章和思想精神的现实资源,也是我们深入历史,了解地方文化的一个落脚点。结合现代网络的文化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来看看在课本中令人好奇和向往的现实。同时,因为结合着文创产品和商业街的开发,景区的旅游热度和经济收入双丰收,这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无疑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97e7601c679642f5a9b34823e4c709fd.pngd7099044ce8142cfb78f7d779c9e399c.png


在这如火如荼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也应该时刻警惕部分问题的存在。随着当地文创产品的投入和科技手段的便利加持,景区的收入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其中掺杂了过多的商业元素,正在慢慢侵蚀着景区原来的文化魅力和周边的节奏。2021年的鲁迅故里,一进景区大门,我们看到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被现代化商业气息笼罩着的购物街,而不是鲁迅曾经生活的悠悠宅院和淳朴街景。


同时,在鲁迅故里的参观过程中,可见的文创产品是鲁迅纪念章、金不换毛笔、三味书屋水晶饰品、乌篷船模型、王星记扇子等一些传统的物件,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文创产品承载了鲁迅的精神和当地的文化特色,起到了一定的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但是对于多层次构成的游客群体来说,这些文创产品可选择的品种并不是很丰富,仿佛还停留在过去十年所流行的纪念品门列中。


放眼至不同省市的文化旅游景点,不难发现许多景区售卖的“纪念品”“特色小吃”等地方特产都极为相似,我们甚至可以在南方的旅游景点买到北方特色的文创产品,现代化商品加入虽然能够提升景点的附加收入,但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创新和挖掘,也会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逐渐感到麻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了游客的兴趣,不利于景区长久的发展。

对于理想中的文创产品,00后也有话说

我个人可能比较喜欢那些小巧精致,比如精美的书签呀,胸针,把照片放在小玻璃球里做成的东西。

可以自己动手做的,比如捏泥人那种,较有纪念意义。我感觉鲁迅现在就是一个巨大的IP ,文创产品围绕他和他的文学作品也挺好的,可以将他书里的人物设计几个符合形象的玩偶,动漫形象好像现在也蛮吃香。

当然我觉得实用价值也很重要,年纪大点的就比较重视这个,没用的东西家里放着的他们不会买。一个保温杯上面画个鲁迅的形象和一个鲁迅玩偶,他们肯定选前者,文创产品也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年龄段。

如果是鲁迅说的话可以做成和纸胶带,长长的那种。如果是图片可以做明信片,有图案的垫板,有图案的文件袋, 透卡、便签、信封这种。

以00后为例,大家对文创产品的期待更多的是新颖的多样的物件。立足于时代发展趋势,景区商业化无疑是可行的,但是需要把握其中的度量和质量,仅仅是为了迎合消费的文创产品并不能获得长久的活力。真正好的文创产品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与革新,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出高附加值的商品。

image.png


故宫的文创为例,故宫文创兼具故宫文化的底蕴和流行时尚的元素,融合性的创意元素与箱包、服饰、首饰、手机壳等实用性物品相结合,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传播力度上,故宫文创团队摘取有潜力成为爆款的御用名句,添加到帽子、摆件、钥匙扣、折扇等物品上,赋予这些产品创新的意义,吸引了大部分市场流量。同时,故宫的文创产品也分为许多类别,在风格、取材、价位方面分为许多层次,符合市场规律,满足其文化受众的兴趣和购买需求


文创产品是追求创新的作品,这也是“文创”的意义所在。倘若在几个景点来回,遇到的都是几件一成不变的重复的文创产品,久而久之,大家便会产生疲倦感。审美、功能和内涵是文创产品长久独立生存的关键,融汇古今更是好的文创产品的价值点,好的文创应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景区文创产品的成功案例以及鲁迅故里和绍兴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鲁迅故里的文创产业仍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


无论是鲁迅故里还是其他景区文化的文创产品开发,深入发掘其文化特色,借鉴成功文创产品的创造经验,着眼于不同年龄阶层的兴趣需求,向社会征集意见,推陈出新,将本地的人文底蕴和特色产品融入潮流,是长久发展且弘扬文化特色的关键。

追求原汁原味的传统特色和韵味,创新结合时代潮流的文创产业发展。2021,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展望未来。

3bc21c0021434fd79733673f169cfde6.png

文字、排版、视频:许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指导老师:刘贺娟